他以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生产NMN、麦角硫因等生
瑞德林生物的核心技术能力在于酶功能的挖掘、理性设计、改造以及产业化应用,目前其已构建了覆盖酶功能挖掘、理性设计、精准改造、高通量筛选、高效表达、工艺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全流程的技术平台和研发团队,可将底物的转化率提升至98%以上,产品直接成本降低50%以上。
凭借对研发的高投入,目前瑞德林生物在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已显现出优势,在深度上,其酶的稳定性更强,产出能力已经比大多数企业高出一个数量级,生产同一产品能够实现更低的成本;在广度上,瑞德林生物可以同步开展几十种酶的筛选与改造,并能实现一个项目从立项到中试在一年内完成。
2017年,刘建与黄华找来另一位大学同学以及华为、迈瑞医疗、波顿香料的三个朋友一起创立了瑞德林生物,而瑞德林生物也成为了全球第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对多肽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公司。
第一,选品要服从企业战略,不能因为某个产品火起来便要赚快钱而匆匆入场,比如瑞德林生物在产品上的战略是以氨基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元的这一系列产品,不在该范畴内的品类,很难进入其管线。
瑞德林生物第一个立项的产品是谷胱甘肽,谷胱甘肽作为一种三肽化合物,主要作用为抗氧化与抗衰老。
“所谓的对ESG的益处只能说是合成生物这种技术本身的特征,从商业角度而言,合成生物本质上还是一个to B的生意,在传统发酵与化工技术仍是主流的情况下,合成生物作为一个底层替换的技术,客户不一定会为ESG买单,但一定会为极致的价格买单。”所以在成立的前三年瑞德林生物都专注于对产品进行研发,直到去年才开始进行量产。
具体来说,专家技术委员会负责从前端人工智能、生物计算、高通量筛选、酶的理性设计、酶在胞内外的催化反应、对产物的监控、底物的转化率、杂质的控制、酶的选择性、酶的发酵各项指标的控制到实验菌向工程菌的转换、大规模量产再到后端多元纯化技术的应用等。
合成生物技术本质上是对传统制造方式的一次大变革,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在全球合成生物市场的发展中具备独特优势,但发挥这种优势的前提是我国企业能够有过硬的产品能力。“我们希望在这个行业刚开始时便扎扎实实对研发进行重投入。”
“我们做的很多原料都是市面上所谓的很火的,但我们没有去抢市场的压力,因为当我们的成本可以做到降低一个数量级,最终市场一定会向我们倾斜。”今年瑞德林生物的年销售额预计到亿元级规模。
瑞德林生物成立于2017年,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绿色化学、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实验室自动化、质量研究等交叉学科,生产以氨基酸、糖、核苷酸为单体的“生命分子”,比如S-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谷胱甘肽、NMN、麦角硫因、蓝铜肽、HMO等,产品覆盖功效护肤、生物医药、营养健康、动物保健、绿色农业、生物材料六大领域。
而战略委员会则负责选品、市场等工作,对于选品瑞德林生物有一套严密的逻辑。
固相合成是指将反应物连接在一个不溶性固相载体上的一种合成方法,使用该技术虽然可以快速生产产物,但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糖等物质都存在水溶性好、手性中心多的特点,所以最终的产能并不大,而且成本较高。
第四,所选的产品可以从技术维度做出成本优势。只有能将成本控制在市面上产品价格的50%以内时,瑞德林生物才会考虑立项。
据刘建介绍,生产该产品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将成本降到足够低。
在产品端,瑞德林生物主要生产以氨基酸、核苷酸、糖等为单体的生命分子,比如S-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NMN、麦角硫因、蓝铜肽等。
于是刘建便与黄华探讨将合成生物技术引入多肽合成领域的可能性,“当时全球只有几个团队在做一些基础科研,还没有进行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历经一年多的时间,黄华发现,从原理上来说这件事可行,但能不能实现产业化,真正做到成本的大幅下降仍需探索。
作为一家定位为全球性的公司,对于瑞德林生物而言,全球网络的铺设是重中之重,现阶段其已经有三成产品销往海外,同时在英国建立了人工智能公司,除了珠海与甘肃的生产基地外,其还计划未来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
文章来源:《生物技术》 网址: http://www.swjszz.cn/zonghexinwen/2022/0727/1208.html